網頁

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

(生活) 上搖滾與社會有感

由於我很愛胡思亂想,所以想把今天聽到的跟思考到的東西做個整理

老師在課堂的最後的結論是

""只要有族群衝突的社會,類似黑人音樂和原住民音樂的這種事物,一定不會消失""

於是我想,這種社會的衝突,除了表面的族群因素之外,還有著資本上的,年齡上的,文化上的等等的衝突,而在這些衝突之下所產生的衍生物就包含了音樂、電影、書本、各種創作、生活方式等。

而從這些文化衍生物就可以觀察社會隨著時間變化的脈絡,以及普眾人民的想法。

如果只看人類的創作而想要知道當下社會衝突脈絡,
搖滾樂、音樂實在是最好的媒介了。
電影創作需要資本、書籍畫作主要是單向溝通。

而音樂就不是了,其歌詞以及旋律、甚至是當場的氣氛都是最直接的交流了。
拿音樂來分析人類社會的關西,真的是很好的面向(知識淺薄的我自己覺得)。

結論就是,音樂的這種演進脈絡清楚地表達社會的某一部分了。

從資本的介入(黑人音樂(有靈魂,精神)VS非黑人音樂(娛樂,目標是賺錢)),人權的爭取(福音音樂到靈魂),文化認同(台灣本土音樂,原住民音樂),工作權爭取(工會運動的民謠),年輕人對環境的態度(LSD時期的音樂).....等等(接下來的課程)

我實際上想表達的東西,也抓不太準是什麼,只覺得今天學了挺多的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